大智如愚
- 成语大智如愚
- 繁体
- 拼音dà zhì rú yú
- 怎么读
- 注音 ㄉㄚˋ ㄓˋ ㄖㄨˊ ㄩˊ
- 语法 主谓式成语
- 解释 谓才智极高的人,不炫耀自己,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。
- 出处 宋・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- 近义词 大智若愚
-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
大智如愚的意思
即“大智若愚”。见“大智若愚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大智若愚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大智若愚”原作“大智如愚”,见于宋・苏轼〈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〉。欧阳少师,指的是欧阳修,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,也就是太子的老师,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。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,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,也是著名的史学家。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,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,甫入京时,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,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。〈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〉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,苏轼写给他的信,文中用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”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。早在《老子》中就有“大巧若拙”这句话,意思是:真正灵巧的人,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。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,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,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;真正有智慧的人,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。后来“大智若愚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,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。出现“大智若愚”的书证如明・李贽《焚书・卷三・杂述・李中谿先生告文》:“盖众川合流,务欲以成其大;土石并砌,务欲以实其坚。是故大智若愚焉耳。公之向道,其笃也如此。”
大智如愚造句
- 1、他不善交际,大智如愚,比起夸夸其谈之辈,强过百倍。
- 2、这位同志大智如愚,平日里闷声不响,其实却是位国内外享有很高名誉的专家。
【大智如愚】成语接龙有哪些
以"愚"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以"大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